〈#普通人〉
收錄於香港文學雜誌《字花》第92期(p. 173-174)
可能住在一個七坪或八坪或九坪
五面牆又一扇窗的房間裡
誰都可能在下一秒
堂而皇之踩進來
隨身攜帶BGM與手機
閒聊幾句後送個午餐
再問些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問題
他們的共通點是
沒有一個人會
事先敲門
於是我這裡喧鬧
燈火通明的大廳總要上演電影
我對每個人笑
甜蜜、純潔之餘不忘兼顧深度
戴著口罩的話
就能更安心散播病毒
安心沒有一個人看得出來
和其他牙齒一樣完美的這顆
其實做過根管治療
那天開始
不寫字也不會死了
字寫了也就一字不改了
從重複的折騰囉唆中
認知了萬物的直言不諱
原來好比人類的一隻臭襪子
假的填裝有偽飾的飽滿
內裡翻出來後有別的矛盾
房門越打開越緊閉
越是不重要的人越能放近身邊
嘴巴裡塞滿了芝麻糊與麥片時
想起了他那樣說過:
「妳似乎不懂得如何
照顧一個人」
真是自卑地要命。
經常想起那隻襪子上的破洞
不能心軟養貓
心軟如果打了預防疫苗後當天逝世
不能當下證明死因為是
也不能證明不是
所以假裝沒收到一張會動的匿名窗景明信片
假裝不曾自作多情地做過一個或兩個或更多
得意忘形的約定
如今我必須全心全意
依靠自己活下去
謊話翻過來的反面不是實話
我也不是擅長煮味增湯、燉牛肉
或做柑橘果醬的人
-
◉〈普通人〉書寫後記
日前因瓦當人文書店的邀請,和作家陳繁齊有一場線上對談,當時我們聊的主題是「疫情期間不寫詩的生活」。〈普通人〉卻是這段不寫詩的日子中,我少數書寫、發表的文字。
生活在驟變中養育新的慣習,人們總在重新適應,只是這一次更加有感。若不能再像泰拳比賽,不知該奮力搏擊至何時,也許此刻如巴西柔術,藉機好好學一回停頓與閃躲,不失為一種溫柔落地的藝術。
這是「鬥長命」的精隨。在粵語裡,這個詞意味著「走著瞧/看誰笑到最後」,也是香港文學雜誌《字花》2021年7月到8月的特別號專題主題。雜誌中,總編 #關天林 邀請不同領域的創作者,視寫與不寫皆為修持,藉以療養個人苦痛與外部環境交相擦傷的齟齬,或許也想輕撫,至今困窘於同一座監獄裡的孤行者眾。
特別認同天林在雜誌序言裡所寫:「無路可開的時候,走下去...未來不是它的顧慮,修行才是,希望,就在時間的課業裡。...時間夠不夠不是問題,對不對得起時間才是...。」
何謂對得起時間的堅持?願景?最想投入的生活?心中各有解答的普通人們,做出屬於自己的特別選擇,持續地修習,如此當無可預料的大浪打來時,我們便能堅定地用最自然的方式去回應。